笔趣阁 > 其他小说 > 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> 第六百一十七章 灾情 3000

第六百一十七章 灾情 3000(1 / 2)

“陛下,洪大人求见。”

正当天子思绪重重之际,殿外,突有宦官匆匆而来,朝天子一拜出声。

天子微怔,随即似是想到了什么,嘴角微扬,点了点头:“让他过来。”

没过太久,洪承畴便步入了殿中,朝天子深深一拜:“臣,参见陛下。”

“免礼吧。”

天子起身,摆了摆手,立马就有宦官行至侧殿,将座椅摆好。

天子朝侧殿而去,洪承畴亦是紧随其后。

“出京也有半年了吧?”

天子落座,随口问道。

“臣是今年三月初出京巡查的,至今刚好半年时间。”

洪承畴落座,恭敬回道。

天子看着眼前这毕恭毕敬的洪承畴,也不禁轻笑一声,这洪承畴,还真是鸡贼得很。

眼见年初风暴席卷,在里甲改制的决议上发表意见后,便立马借着工程赈灾的职权,溜出了京城,躲开了风暴中心,直到如今风暴平息,才回京。

这洪承畴便是如此,在风波初起时,放肆拱了一把火,然后便圆滑至极的开溜,竟然还没得罪人,不得不说还真有点本事。

只不过,会不会得罪他这个天子,就得看他这半年巡查各地工程赈灾的成果了。

洪承畴显然也无比明白天子的心思,没待天子出声,洪承畴便恭恭敬敬的递上一册卷宗。

“陛下,此乃臣此次巡查各地工程之详情记载……”

天子随手接过,却也未曾翻阅,见状,洪承畴亦是了然,沉吟片刻后,便出声汇报道:“禀陛下,今年之灾情,较之去岁,虽又严重不少……”

洪承畴声音响起,天子这才开始翻阅起这封卷宗。

卷宗记载得很是详细,各地之灾情,赈灾工程之进展,乃至灾情之下各地府县概况……

显而易见,小冰河时期带来的气候变化,依旧深深影响着大恒天下。

天灾依旧绵延,甚至,较之往年,又严重了许多。

听着洪承畴的汇报,在看着这卷宗上触目惊心的数字,天子倒也没有太大的神色变动。

这一切,早就在他的预料之中。

曾经为难民,在底层挣扎许久,天子自然清楚,天灾恐怖,但人祸,往往才是最大的恐怖。

正如已经天灾绵延了近十年的陕西大地,并不是说,天灾让陕西大地的百姓,完全无法活下去。

而是说,天灾让陕西大地的田地荒芜,粮食减产,以前能产十份粮食,随着天灾绵延,只能产八份,甚至六七份。

虽看似是一两成,或者两三成的区别,但显而易见的是,就这一两成,若是得不到朝廷的有力统筹调控,那就必然会导致粮食的极度紧缺。

自古至今,发国难财的,都不在少数,看似一两成的空额,若得不到朝廷的有力管控及赈济,那就会导致市面上的粮价,飙升数倍乃至数十倍,逼得越来越多的百姓活不下去。

如此,就会导致一个恶性循环产生,粮价越来越高,而这個时代的百姓,对风险承受的能力,无疑是极低,如此风波,便会逼得越来越多的百姓活不下去。

越来越多的百姓活不下去,又没有朝廷有力的调控赈济,便会导致越来越多的生产荒废,民乱发生,又导致百姓所需的粮食越来越少。

一个恶性循环,就此诞生。

明末时期陕西绵延的动乱,就是因此而生。

而自大恒建立,天子应对灾情,首先解决的,自然就是人祸。

大军开赴陕西,镇压民乱,平息混乱,建立起一个强而有力的统治秩序,清洗不法,再调配粮食赈济,改革开启,分田到个人。

如此,秩序恢复,朝廷所需要面对的问题,就简单得多了,即天灾引起的粮食减产而带来的空缺。

缺一成,朝廷就补一成,缺两成,朝廷就补两成。

朝廷再利用这缺的粮食,吸引百姓青壮,组织起各大工程,修缮水利,水筑道路,进一步增加各地土地的承载力。

而事实上,到现如今,天灾虽看似还在绵延,且愈演愈烈,但在绝大部分灾区,灾情之下的百姓,较之以往,反倒是越过越好。

其中原因,自然也很是简单。

在以往,严格而言,朝廷统治的基础,都不是天下百姓,而是天下地主士绅!

整个天下,绝大部分的土地,都是集中在地主士绅身上。

绝大部分百姓,都是地主士绅的佃户!

朝廷的税率再低,政策再好,对这些身为佃户的百姓,没有任何意义。

这些身为佃户的百姓,是向地主交佃租,佃租为几成,朝廷说了不算,地主说了算。

而绝大部分佃租,乃至百分之九十九的佃租额度,都远远高于朝廷的赋税。

而佃户们,不仅仅要面对地主那高额的佃租,还要承担着基层官府的压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