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其他小说 > 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> 第六百五十二章 都城

第六百五十二章 都城(1 / 2)

“北运河,通惠河的修缮,按照修缮计划,主要分为清河淤泥,拓宽河道两部分”

“前后陆续共调动了一千多名工匠,近五万难民,在去年八月末,便已竣工。”

“只不过近来连年干旱,运河水位不高,难以通航大型河船,所以如今运河船只大都是一些中小型河船。”

“海运那边抵达天津后,便会在天津港换为河船”

“从京城到通州,通州到天津的水泥官道,也已经竣工完成”

京城东城城楼之上,洪承畴缓缓的向天子汇报着,天子身披狐裘,目光则定格在了风雪之中的东城码头许久。

河道尽头有人工开凿的大湖,码头便在湖泊之中,民间称之为积水潭,在如今大恒,则被定名为百川湖,取海纳百川之意。

百川湖经元明两朝扩建,还有大恒的修缮扩建,湖泊已是占地近两千亩,只不过,这些年干旱少雨,湖泊之水位,俨然下降了许多许多。

但显然,只要湖水未干涸,为京城命脉的河运海运之终点的百川湖,就不可能衰落。

如今凛冬一至,风雪漫天,湖面之上,却依旧是络绎不绝的船只。

甚至,在这百川湖,还驻扎有两支江河水师营,在这凛冬之际,每天昼夜不停的在湖面游曳,确保主要航道不结冰冻住。

湖面上船只络绎不绝,码头上更是喧嚣异常,各地的商旅,在码头讨生活的百姓,巡视的官员士卒,络绎不绝的车架

南北的一切,大都是在这百川湖汇聚,影响着京城的方方面面。

京城人口的暴增,还是这些年的愈发繁荣,一切也皆是来源于此。

而这里,也可以说是京城的命脉所在。

稍有波动,影响的,便是京城的方方面面。

一个非农业重心,且还处在边陲,甚至可以说是荒凉之地的都城,衣食住行,很多方面,都得依赖外地运输而来。

如此重地,自然也是防范把守之重地。

百川湖除了两支江河水师营外,京军的奋勇营,禁军的羽林左卫,便是驻扎在这百川湖附近。

而百川湖通向通州的通惠河,通州至天津的北运河,沿途也皆是有重兵把守。

环视一圈,天子之目光,亦是定格在了这百川湖码头两侧岸边,那一眼望不到的低矮棚户。

城池的设计,注定了一座城池的人口承载力,被城墙限制在了一个限度之中。

而愈发盛隆的繁华,又注定增长人口,城池无法承载,也就形成了这汇聚了不知道多少底层百姓的棚户区。

“这里,人口统计没有?”

天子收回目光,看向了刘起元。

“回禀陛下,这边的棚户区,主要是附近县城还有京城里在此务工的百姓,还有各地的商旅,以及前些年天灾时各地逃难而来的百姓。”

“总共约有近十万人,规模太大,也不好处理,再加之这棚户区也已经安定,自有秩序”

“也就是说,这近十万人,并没有算在京城的人口之中?”

天子再问。

“陛下英明。”

天子童孔微缩,加上这十万人,京城的人口,怕不是要奔百万去了。

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,哪怕是在后世,也算得上大城市了。

更别说一个方方面面,都需要外地供养的都城了。

毫无疑问,这座都城,人口的暴增,已然带来了愈发恐怖的供给压力。

衣食住行,一个人的存在,涉及着方方面面的存在,而京城,却是一个连最基本的粮食,都难以自给自足之地。

而最为重要的便是,不仅仅是京城,更是整个北方。

而这个问题的根源,却是在于大恒本身。

自古至今,一次次改朝换代,往往意味着土地承载力到达极限,养不活人了,才有了改朝换代的血腥。

改朝换代的战乱,不仅仅意味着对秩序的洗牌,更是一种天然的人口消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