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都市言情 > 乐响香江 > 第九十九章 预算等级

第九十九章 预算等级(1 / 2)

一般正规的唱片公司对于不同级别的歌手,会给予不同的经费预算标准。

这笔钱包括了收歌、制作以及宣传发行等的开销。

谁都知道,一张专辑全部十首歌都是经典,肯定会比只有两首主打歌是经典,要更受欢迎。

对于那些国际唱片巨头来说,他们有着庞大的乐库,里面难道会缺那么几首经典歌曲吗?

之所以不把整张专辑全部弄成经典,主要就是因为成本问题。

一线歌手,一张唱片的总费用,60到80万左右,要是全部弄成一流词曲作者的作品,单单是收歌的钱就要花去50万以上,那后面录歌怎么办,拍摄MV怎么办,再后面的宣传怎么办?

不管是对于唱片公司还是对于歌手来说,这显然都是不合理的经费使用方案。大多数歌手出唱片都只会选择几首一流词曲作者的作品,再掺杂几首一般点的作品。

一方面是因为宣传打榜的时候,重点也就是那两首主打歌,其他歌对于专辑的销售不能说没有加成作用,但作用并没有那么大。另一方面,则是受限于制作经费。

对于唱片公司来说,每发一张唱片其实就跟电影公司新拍一部电影一样,都是一次赌博,只是对于成熟的唱片公司来说,这个风险会相对低一些,而成名歌手出唱片,又可以把这个风险再降低一些。

只是降得再低,也是存在着扑街的风险,就好像林子翔4月份发的那张唱片,由于曲风的改变不被歌迷接受,直接就扑街了。所以唱片公司对于每一张唱片,都会控制其制作成本,就很好理解了。

雨林音乐对于旗下歌手,其实也有着类似的经费使用标准。不同类别的合约,经费使用标准不同。

C类,新人约,一张专辑的总预算是30万。

B类,有过一张白金唱片的成名歌手,一张专辑的总预算是50万。

A类,一线歌手,一张专辑的总预算是80万。

这个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,会随着市场变动而变动。

不同等级的歌手,预算不同,合格的标准自然也就不一样。

就好比C类,新人歌手的总预算是30万,但新人的专辑在香江的销量只要达到2万张,就算合格。超额完成部分,在下一张专辑的时候,可以申请追加专辑使用预算。

B类歌手,合格标准则是白金唱片,超过这个标准,下一张专辑可以申请追加经费,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,下一张专辑的预算也会相对应的消减。

A类歌手,合格的标准则是双白金。奖惩方案,跟B类合同一样。

Beyond几人的专辑,由于他们的歌基本上都是自己创作,所以没有收歌的成本。但是孙霖给他们每首歌一点的唱片分成,所以在收歌成本上面,也就算了他们10万港币。

最终,他们第二张专辑扣除收歌成本之外的预算是25万。这是因为他们第一张专辑的销量超过了3万张,所以第二张专辑的总预算得到追加。

之所以设置这些标准,也是为了将来公司发展起来以后,能够更加规范化的运行。

周惠敏签的是C类的新人合同,所以她这张专辑的总预算同样是30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