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都市言情 > 1995之未来不是梦 > 第二百零四章 都在期待破茧成蝶的那一刻

第二百零四章 都在期待破茧成蝶的那一刻(1 / 2)

陈哲确实接到了上面通过张铭传递过来的意向。

但是,他想了想之后,还是推掉了。

毕竟,自己确实不怎么习惯那样热闹的场合。

虽然香江回归,国内普天同庆,现场见证一下真的很有纪念意义。

但是对于陈哲来说,真心没那个必要。

反而不如看看电视直播,然后听别人唾沫横飞的侃一通来的有意思。

再加上安阳理工的那些独立实验室,只能算是刚刚步入正轨,科研项目的课题设计,也都需要他一个人去独立完成。

所以,有这些时间,还不如赶一下研发的进度来的爽呢。

更何况,科技研发中心这边,同样离不开他的参与……

倒是杨若和于飞虹两个人,这几天算是玩疯了。

一开始还围绕着青苗基金捐建的那些实验学校,以及基金扶持下,周边农村做出的某些新农村改革出现的变化,去做一些相应的资料收集或意见反馈。

因为随着青苗基金的全面资助,安阳理工和重组完成后的中平农用机械公司,也很及时的跟进了。

相关配套的大量现代化农业机械,开始陆续落地到位。

大马力的拖拉机,各种型号的播种机与插秧机,施肥以及喷药设备,都让这些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伯伯,开了眼界。

“新农村建设,大步奔小康”、“一年拼搏,两年致富,三年乔迁新居”、“知识改变命运”、“不等不靠,自己的农村自己造”……等各种各样的标语,张贴的到处都是。

于飞虹一路看的眼花缭乱。

“你们这是下了多大的力气啊?”

杨若抿着嘴微笑,“可不是我们出的主意,而是很多村委会一起商量出来的,你可别以为这些只是口号,人家是写进了合作社章程的。

“一年实践,两年分红,三年就可以启动农村社区的房屋改造,就是那种统一规划,整齐划一的联排别墅或楼房建筑。

“甚至还有一个修路计划,这个,需要看实际情况再去实施,总之,底气还是很足的。”

不管是不是真的有那份底气。

但是这些人在深思熟虑之后,还是觉的大可一试。

毕竟,安阳理工和青苗基金拿出来的那份前景规划,还是很合理,也很符合各地各村的实际情况的,而且还提供了相应的资金和设备技术支持。

他们只需要挽起袖子大干就行了。

而对于农村来说,最不稀罕的,就是那把子力气了。

所以,大家还是咬着牙做起来了。

比如刘富贵带头的那个刘家屯,这会儿村边的厂房都快要建好了,预计7月底8月初,就能等来设备的安装与调试,然后投产。

附近几个村子,也已经形成了面粉厂,面条与方便面生产、小食品与糕点加工、饲料与养殖等一系列的小微企业的产业链结构。

很多都可以实现互补供应。

这还只是一个初步的规划,可以随时根据实际情况的需求,再加以调整改进的。

毕竟,小微企业最大的优势,就在于灵活,可以随着需求的变化,而随时优化。

说白了,就是小船好调头。

于飞虹看不出这里面的门道,但还是对于青苗基金能着眼于落后偏远地区,以及对于教育上的倾斜力度,感到有些吃惊。

也为此了解过轰动一时的,那个九天科技与景北《民生周末》之间的官司。

顺便还翻出了陈哲在央妈上的访谈,以及青苗基金神秘捐赠人,对中国企业家的定义。

当然了,她现在也知道了,其实所谓的神秘人,就是李民浩而已。

但是不得不说,人家这是直接把“说到做到”给实践化了啊。

从在外的开疆拓土,到对内的无条件反哺帮扶,这是身体力行的在践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啊。

不得不说,单凭这一点,就足够让人高看一眼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