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都市言情 > 1995之未来不是梦 > 第二百一十七章 一块肥肉

第二百一十七章 一块肥肉(1 / 2)

明明知道哪一个答案都是坑,但如果选择避而不谈的话,那就更没有诚意了。

所以,陈哲一脸幽怨的看着杨若,“不带这么玩的吧,你是不是收拾我上瘾了,专门在这儿等着我呢?”

杨若小巧的下巴一昂。

眼里却闪过一丝羞恼,“你还敢提这个,是不是成心找茬啊?”

前几天的虽然说是她收拾陈哲,但自己吃了多大的亏,也就只能她自己知道。

所以,忽然听到陈哲旧事重提,就忍不住有些浑身不自在,尤其是胸口,总觉得又被陈哲偷袭得手了似的……

陈哲当然不会承认,不敢笑,也不敢露出得瑟的表情,想都不能想。

只能找了无比光明正大的理由,“你不是想跟着我一起学功夫吗?别墅那边岂不正是最好的地儿?”

杨若就死死盯着他的脸看,“没动什么坏心思?”

陈哲一脸的正气凛然,“有心思是避免不了的,我又不是圣人,但是咱这为人,还是值得信赖的嘛,逾越的行为,那肯定是做不出来的。”

杨若最终还是撇了下嘴,没有再就这个话题谈下去。

而是话题一转,“青苗基金那边,现在受到的关注度有些偏高了,团省部门和教育厅同样受影响不小,这样下去,可不是好事儿啊。”

陈哲皱了下眉头,但很快就释然,“人情社会嘛,这个也避免不了,但是,不管来自哪一方面的影响和压力,我们都必须按照原先的规划去走。

“还是以那8个市46个乡镇为中心,然后向四周发展,偏远山区和经济落后地区是唯一的标准,这个是不可能动摇的。

“所以,把这一点坐实了,就没必要去想太多,谁来也不好使,有必要的话,可以从财务主动权上行使干预,挡住那些不靠谱的提议。

“我想,只要财务上强硬了,很多事情也就会顺利多了,越是犹豫不决,反而会让别人有些得寸进尺,这个毛病可不能惯着。”

杨若就笑了笑,这才对嘛。

有些事情可以选择妥协,但是在有的问题上,是没有商量余地的。

但是,站在不同的立场上,看问题的角度,同样也是不一样的。

陈哲和青苗基金有自己的初衷和实现目标,地方上的各级政府部门,同样也有自己的想法啊。

看看还不到一年,那46个乡镇201所实验学校就全面进入招生阶段的速度,真的不是一般的有效率。

而且这里面,还有四分之一是在春节后就实现了开学的。

这个不是重点,重点还在于教职工待遇,以及青苗基金衍生出来的那个对农村以及乡镇小微企业的帮扶上。

迄今为止,据说已经有六十多家工厂在建,规划中的还有百十来家。

不要说这些厂子以后的前景如何了,单是青苗基金包揽了从规划到技术支持,再到设备引进,甚至是提供资金的模式,就不知道羡慕坏了多少人了。

所以说,看到这样的好事儿,怎么可能不惹人眼红。

于是,不只是那些贫困地区了,就连一些经济过得去,甚至是已经发展起来的地区,都跑到省里找门路了。

目的只有一个,那就是把实验学校也拉到自己的地盘上,然后攀上青苗基金的高枝。

因为这个基金,简直就是比银行更银行,比咨询公司更咨询公司,真的是提供了一条龙式的服务。

何曾见过这样的情形?

很多地方政府,都不具备这样的综合实力啊好不好?

所以,也就不能怪那些人拐弯抹角,从各种各样的关系渠道上,去争取这样的一个机会了。

因为这根大腿确实很粗嘛!

而且,青苗基金是一直在拿真金白银去硬砸,资金、技术、相关的人才指导、设备引进、产业规划,可谓是事无巨细。

地方上压根儿就不需要提供什么支持,只需要保证人力、地皮和配套政策就可以了。

而且,他们也深入了解过这种模式,发现青苗基金还做出过承诺,会在工厂的产品销售渠道上给予一定的支持。

而基金所持有那些小微企业的股权分红,也不会直接拿走,而是会反哺到实验学校的教育补助上。

从学费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、办公用品等日常开支、教职员工的额外补助,到为考出去的大学生提供补助金、奖学金、创业基金等,都有一揽子的长远计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