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历史军事 > 我的姐夫是太子 > 第五百四十章 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

第五百四十章 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(2 / 2)

胡穆木着脸,最后道: “算了,我们喝酒。”

胡穗则是欢喜地道: “这个话本,我需好好打磨十天半个月,一时也不轻易放出去,需等等看,最近有没有什么大商家……舍得给银子,没有两千两,我是不肯的。”

兄弟二人,你一言,我一语,说的倒都是滔滔不绝,却似又话不投机。

不过,终究是血脉相连,即便是自说自话,却也没有什么隔阂,兄弟相处倒还算融洽。

两兄弟边说边吃,酒足饭饱后,天色已晚。

胡穆起身送胡穗,胡穆还是忍不住叮嘱道: “贤弟,现在外头,有一些不满的士绅以及豢养的鹰犬作乱,你出门在外,还是要多加小心。”

胡穗的心情不错,乐呵呵地道: “放心,过几日,我便请几个护卫,再者说了,这是饶州站的管辖,看哪个贼敢造次。”

胡穆只朝他笑了笑,抿嘴。

胡穗洒脱地挥挥手道: “走了啊。”

“路上小心。”

胡穆落下四字,便安静地看着胡穗,打算目送他离开后才歇息。

胡穗反而觉得有些不妥了,于是疑惑地道: “兄长,你今日……怎么不教训我了?”

胡穆不禁有些哭笑不得,露出笑意道: “非要我骂你几句吗?”

胡穗吐了吐舌头: “只是今日不像你罢了,真走了啊。”

说着,再不啰嗦,直接打下了车帘子,吩咐了车夫,那马车便迎着暗澹下来的天色,扬长而去。

…………

半月之后,一封快报,火速送往京城。

文渊阁里。

因为眼看着要中秋,是家人团聚的日子,只是不少离京的官员,却无法与家人团聚,不过即便如此,大家也都喜气洋洋的。

今年不同往年啊,往年不少人紧巴巴的,可今岁,不但俸禄大涨,而且还早早如数支付。

这一下子,自是令人愉快起来。

文渊阁里头,居然气氛也不见紧张。

百官心情好,大家不闹事了,也都很安分,以往的时候,大家心里都有怨气,细细想来,也可能是因为总是欠俸的缘故。

可现在大家都安生,对文渊阁而言,也是好事。

何况栖霞商行定制了许多的月饼,张安世也让人送来了文渊阁一份。

其实往年这个时候,皇帝也会吩咐宫中的尚膳监,制一些吃食,赏赐文渊阁,不过那些吃食,大

多难以下咽,反正皇帝是不吃的,皇帝自己吃小灶,大臣们吃了,却又不敢说不好。

倒是这栖霞商行定制的月饼,却与别处不同,尤其是那甜的发腻的豆沙馅,更是教人赞不绝口。

张安世其实也没有想到,这甜腻的豆沙月饼,反而会最受欢迎,不止百官喜欢,连售卖也十分火爆。

民以食为天,可千年以来,粮食永远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,因而,不得不提倡朴素节俭。

这就好像,后世的张安世,实在无法接受肥腻的肥猪肉,可偏偏,张安世的父祖辈们,却总是对肥肉情有独钟一般,说到底,不过是因为他们真正有过食不果腹的记忆罢了。

这天的清早,张安世就到了文渊阁。

听闻几个文渊阁大学士,正在书斋里吃茶,当即也过去。

他进来后,安静地在一处椅子上落座。

此时,解缙正在讲关于各藩镇进兵的情况,以及各藩镇所采取的各种攘夷之策。

关于攘夷之策,其实一直都是解缙所看重的,这么多的藩镇,所采取的策略各有不同,效果自然也有好有坏,有人认为,朝廷应该对藩王们进行适当的指教,可解缙不这样看,却认为,如何进兵,如何攘夷,这是各藩的事务,让他们自行去采取措施,最终汇总他们的得失即可。

张安世落座之后,只和大家点点头,也在沙发上静静细听。

此时,解缙笑吟吟地道: “赵王殿下在爪哇,反而最是成功,这倒不是解某人自卖自夸,实在是赵王殿下锐意进取的缘故。今岁,赵王辟地五百里,筑城六座,实得人口三万七千户,不出三年,只怕这爪哇岛,要尽归赵王殿下所有了。”

呷了口茶,解缙微笑着继续道: “当然,老夫倒也不是夸奖他,反而认为,这个时候,更该是要小心谨慎的时候,拓土容易,可守业最难,如何消化这么多土地,如何开垦,如何安心,又如何不使将士们称为骄兵悍将,这才是真正的考验。诸公,我等在京城,坐而论道。却不知这海外的辛苦……这里头,每拓地一里,都是极不容易的事,是要流血的!”

“正因为不易,所以才需倍感珍惜,朝廷这边,依我看哪,确实要拟出一个章程出来,得想一想办法,看看能不能在这上头,予以襄助。”

胡广捋着须,细细听着,良久,他道: “解公,咱们在海外拓了这么多的地,朝廷的土地,已应有尽有,可新政,却为何还要率先取士绅的地呢?”

说完这话,他才感觉自己的话有些过于直白,于是又道:大家别误会,老夫也只是心中有疑惑而已,新政……自是利国利民的……”

众人看他,都笑。

关于士绅土地的问题,胡广一直都难以释怀,他虽现在恨某些士绅无耻,却总觉得,矛盾大可以不必这样尖锐。

解缙却是道: “殿下不就在此吗?该问殿下才是。”

张安世便笑起来道: “别问我,别问……”

一直沉默的金幼孜,却突然道: “商鞅变法的下场是什么?”

此言一出,所有笑声截然而止,突的让胡广等人骤然之间冒出了寒意。

胡广不由皱眉道: “金公的意思是……凡有新政必定你死我活,没有转圜的余地,即便是商君,亦要不免车裂的下场,是以,这中庸之道,根本无从说起。”

金幼孜一本正经地道: “历朝历代的教训来看,确实是如此。”

胡广呼出一口气,叹道: “这也未必没有道理,哎……好好的国家大计,为何非要像禽兽一样你争我夺,人不如兽啊……”

见大家脸色都微微一变,气氛越发凝重起来。

胡广连忙道: “诸公,别误会,

我说的不是诸公。”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