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1章 田里的闹剧(1 / 2)

赵芳芳连连点头。

“村长,那我就先去忙了。”她脸颊泛红,得意的往地里走。

脑袋也没有一开始那么低垂了,哼着歌劳作。

“你怎么这么高兴?”王招娣吊着眉眼,诧异的问。

她心态怎么这么好?都要被人家撵走了,还可以哼着歌干活。

赵芳芳眼神冰冷的睨视她一眼,圆滑的说:“没什么,就是高兴。”

“啥事儿?”王招娣被勾起来了好奇心。

赵芳芳又闭嘴不说话了,害的王招娣在旁边一直跺脚。

安愿观察着赵芳芳的反应,心里有了数。

肯定是村长那个老头又优柔寡断起来了。

她倒是没什么其他想法,就是膈应得慌。

“喝水。”

男人盯着她通红的脸蛋,汗水把额角的头发微微打湿,女孩的嘴唇泛白。

安愿接过绿色的水壶,盖子已经被扭开了,她仰头灌了一口。

男人拧眉,不满的说:“再喝点。”

安愿又喝了两口他才放过她。

他们这里浓情蜜意的,不远处戴着红袖章的刘志在吆喝口号。

“先完成任务的先休息,不要偷懒!让我发现了,那结果可就不好看了!”

他声音沙哑粗壮,听着就是大汉的形象。

邢以南和他就不一样,男人的声音低沉醇厚,却从来没有很大声的咆哮过。

还是个“优雅的”糙汉。

村长也附和着他,严肃的环视众人:“现在你们都给我抓紧赚工分,千万别分完粮食发现不够吃,忙活这么久又问生产队借粮食。”

当时的人都是靠工分换粮食,但是工分并不好赚。

有的是一家人连带着小孩每天早出晚归的劳动,但是家庭工分换来的粮食不够吃,最后还是要靠借生产队的粮食过冬的。

这种家庭一般就是壮劳力少,都是些老人和小孩的,他们的能力有限,生产队也会体谅他们。

生产队的粮食也不是无源无尽的,大多数的粮食在清点以后都要上交给国家,剩下来的就刚好够村子里的口粮。

知青下乡是为了帮助村子增加劳动力的,不然村子的粮食在秋天收不完就浪费了。

尤其是麦子这种粮食,晚一天收割损失就越大,几乎就是全体村民一起上,那一个星期啥也不干,专门收割麦子。

安愿没有忘记手下的活,就听着丰收村的几个大姐在那里感叹。

一个黑皮肤齐耳短头发的大姐叉腰念叨:“你说让知青下乡干什么呢?我刚才问了刘队,他们一个人才五六个工分,还没我家娃娃赚的多。”

她孩子打猪草都能赚个三四分。

他们村子里的男人每人可以赚个八工分,十工分。

但是知青里的男同志最多的是刘国凯,他最高一天也才赚了八工分。

剩下那几个真的是惨不忍睹。

围着黄头巾的大婶点点头,赞同的说:“是啊,一点忙都帮不上,还白分走我们的粮食。”

“之前觉得上批知青不怎地,现在有了他们新来的,觉得老知青真是好的没话说,几个小伙子还帮我搬东西了呢。”.

黝黑的大娘往地上“呸”一口,唾弃的说:“新来的什么玩意!”

王招娣站在他们身后,猫着脑袋偷听良久。

她使劲的瞪眼,蔑视的说:“你们怎么说话的,我们赚的分换了粮食也不是你们的啊,就算少你也不配说。”

大娘叉着腰不乐意了,陡然沉下脸:“嘿,女知青里头就数你长得最丑你还好意思站出来说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