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其他小说 > 致命武库 > 第428章 国战无道义

第428章 国战无道义(1 / 2)

第428章 国战无道义

从登州入,取道蒙古诸部落,自古北口入关,直逼京城。

登州府就是第一道门户。

而如今的登州大半都落入了皇太极的手中。

固守辽地的大将孙元化,蜷缩在登州一角,亲临一线陷灯城内。

皇太极三万铁骑兵锋直指,让整个北地人人自危。

消息早就飞入了庙堂,有人谏言让袁崇焕携带精锐人马,星夜驰援,以防京师局面彻底糜烂。

也有人建议死守古北口,让袁崇焕先去击溃围剿蓟镇,携十万大军的多尔衮。还有人出馊主意,让驻守皮岛的毛文龙,去攻击金国的屁股,攻其必救,让皇太极这支兵马不得不回防东线。

(袁崇焕怒斩毛文龙的消息,被人故意拖了一手,还没飞入山海关。林动能够提前得知是因为有执掌神武军的李若琏。)

甚至还有人弹劾袁崇焕调度不当,致使北地战火蔓延,难当重任,辜负圣心,应该把兵权交给文韬武略,将门之后的孙传庭来主持北地一众军务。

反正,崇祯皇帝御案上的折子如同雪花片儿般纷飞。

林动提溜着银铃儿强行去看的菜人市,严格来讲就属于登州府皇太极势力的一角。

他如今要去的是登州边境线的太平镇。

小镇上居民大多都是建州女真籍出身,也有一些从明朝廷逃窜过来的江洋大盗,绿林悍匪,想着跟着皇太极干上一票。

这个时候的人,其实对于家国的概念很是漠然,除了个别士大夫,没人关心朝廷。

民间的话,有奶就是娘。

而皇太极对明的政策讲究“讲和与自固。”你只要是投奔过去的汉人,他就竭尽可能地重用,至少目前是如此,既让民间地主乡绅看到自己的态度,又尽一切可能地削弱明廷实力。

每多一个江湖宗门的归顺,明廷大将的投降,实力是以倍数级的增长。

之前,大的战事还没来临的时候,太平镇还有过短暂的繁华,走私的商人,以晋商为主,会在此处歇息,顺路捎带做些买卖。

前几年西北地区还不是那么乱的时候,北地的烧刀子在这里就很紧俏。

可惜旱灾,蝗灾一到酒水也就缺了供应。

皇太极在大半年前,其实就开始着手布置,而晋商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没再来过此镇。

可谓是百业萧条。

唯有妓院,酒馆还强撑着,堵不如疏,牲口,骡子尚且都有需求,何况是人?

士兵总得发泄,不然会生出兵变。

每年的采买订单,除了盐铁之外,晋商送得最多的就是一些年轻的小娘。

一次往来至少带两三百个娇俏的女子。

太平镇生意最火爆的酒楼是永春楼,酒楼老板是南方大族出身,江湖上也能叫得出名号,颇为遮奢人物。

同样,还是皇太极麾下实权将军。

早在皇太极还只是四大贝勒爷,以贝勒身份主持朝政的时候,南北大族皆有与其勾连。

女真打赢了萨尔浒之战,每年入辽,与金暗中勾连的世家多如过江之鲫。

又尤其是天启之时,王恭厂爆炸,魔头神降临,但凡是懂一些望气之术就知道——大明火龙枯竭。

这个时候不另谋出路,难道等着与明一起灭亡?

永春楼里长年都有姿色上等的女子,吹拉弹唱。

前些日子倒是发生了一件趣事儿,不知是从什么途径送进来了一对夫妻。

男的说书,女的弹琵琶,说书的只说努尔哈赤大破女真诸部,一统金国,拳镇五台山混元老祖的故事。

评书说得有趣,这对夫妇,颇得了些钱银的打赏。

这个时候的女真已经不是早些年的野蛮部落。

因为晋商的缘故,渐通汉地文化,听书听戏,华服美食,人皆好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