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科幻小说 > 紫罗兰与自由法国 > 第七章 扩张(1)

第七章 扩张(1)(1 / 2)

自由法国的军队稳步进军法属西非,并计划在十一月之内彻底解决加蓬问题,从而全取赤道非洲。

在非洲的三个团、两个营和数个独立骑兵中队仍然接受德内尔德指挥。戴高乐是想让贾德鲁将军带他一段时间的,只是当前的形势不得不让贾德鲁到埃及去。

目前加入自由法国的军队仍在增多,除了从本土历经千难万险逃来的志愿者外,有些殖民地的部队也想办法脱离维希的战斗序列,加入到抗战事业中来。截止到十月上旬,零零散散从各殖民地汇集到埃及的法国军人就已达到两千余,再加上先前被英国人“拐走”的科特迪瓦狙击团,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三千,已经迫切需要自由法国派遣指挥官了。

英国方面其实是很希望让德内尔去的,因为现在防御利比亚与埃及边境的英国将领,正是先前指挥敦刻尔克防御圈的亚历山大将军。德内尔有多么善守,他是有切身体会的。

但是不行,自由法国的战斗和国内维希政府的投降,使得自由法国的支持者越来越多,戴高乐和贾德鲁估计,埃及的自由法国军队总兵力可能在1941年初就能破万,而德内尔实在缺乏领导这样一支庞大军队的能力。

更何况贾德鲁是老资格的将官了,德内尔连上校军衔都是新晋的,指挥通常由少将和准将担任的师长终归还是资历太浅。

像先前戴高乐虽然以上校军衔担任了第四后备装甲师的师长,但他好歹先前也干了七八年的上校,本就到了该升迁的时候。虽说社稷崩摧、国家沦亡之际不必过于讲究,但戴高乐还是不想过于破坏法兰西的军事传统。

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,那就是英军在埃及将官云集,德内尔只是一个上校,很难与那些盟军将官分庭抗礼,恐怕会让英国人肆无忌惮地对自由法国军队下手。

“那就让戴泽南上校继续指挥西非军队吧。”贾德鲁中将也肯定了戴高乐的做法,“他学习战争的能力强得很,西非的仗打完,说不定他就能指挥好一个旅,甚至一个师了。”

好在如今自由法国在非洲的战争要比德内尔刚来的时候顺利得多,令他感到分身乏术的马尔尚上校不再指挥部队,专心负责法属赤道非洲的征兵工作。现在无论是勒克莱尔、柯尼希还是他自己,打仗还是靠谱的。

10月26日开始,勒克莱尔带领第一团西进马里,随后向南席卷科特迪瓦(象牙海岸)。

柯尼希则带领第二团抵达了杜阿拉,准备在海军的掩护下,从该地发起对加蓬首府利伯维尔的登陆。

至于德内尔,则与调任赤道非洲总督的艾布厄、调任赤道非洲守备司令的马尔尚乘同一架飞机,亲赴前线指挥巴朗和迪奥两个上尉南下进攻加蓬,先击溃位于利伯维尔以东的敌军,再右转卷击加蓬首府。

艾布厄和马尔尚如今可谓志得意满,法属赤道非洲可不是乍得那样的穷乡僻壤,在行政级别上,法属赤道非洲总督高过本土高官,直逼大区领袖。由于海外总督无须选举,地方民众的掣肘也小,所以在实际操作中,赤道非洲的总督比国内大区领袖都要吃香。

马尔尚同样对戴高乐的安排感到满意,因为根据战前的惯例,法属赤道非洲总司令的军衔至少是个少将。即使如今自由法国军衔普遍偏低,但给他提升一级到准将也是正常的吧?

原乍得的两位军政首脑在赶赴布拉柴维尔途中兴致高昂,一直高谈阔论,德内尔倒也没觉得厌烦。一个黑人,一个本来混日子等退休的军官,如今双双仕途峰回路转,还不许人高兴高兴?

飞机一落地,便有戴高乐的电报等着德内尔:“已与比利时流亡政府达成协议,夺取加蓬后,继续进攻比属刚果。”

这倒没什么困难,只要加蓬拿下,比属刚果的军队就可以坐以待毙了。

说起来自由法国和比利时也算是流亡政府中的难兄难弟了,像荷兰、波兰、挪威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都搬迁到了英国,偏偏法国除了个大元帅贝当,比利时出了个利奥波德国王,直接带着本土和德国人签了条约,让流亡在外的抗战政府反倒成了叛徒。

德内尔略一失神,随后立刻让副官巴布鲁将消息转给前线的两个营长,两个营长很快回复收到命令。

到10月27日,自由法国对加蓬的进攻就开始了。两个营长并没有像先前一样,婆婆妈妈地又是劝降又是宣传,在争取加蓬加入自由法国这件事上浪费太多时间,而是直接发动了猛攻。

宣传固然没停下,可宣传的方式也有改变。从前飞机只撒传单,这次则是传单炸弹一起撒,宣传轰炸两不误。